郑州龙湖一中

读书,唤醒生命,锻造灵魂

作者:赵睿

   不知道谁说过: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培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学生,此言得之。师长胸襟阔达,学生自然心怀阳光。教育教学是最幸福的工作,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最活泼而又最沉静、最真实而又最捉摸不定、最忧伤而又最峥嵘的十六七少年。所以我想,班主任是最应该保有一份天真、童真和率真的,这样的工作会让人以春风的煦暖催开烂漫的花,使天真的花期延伸到人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、角角落落。

  第一次走进教室,面对一张张粲然的笑脸,我就告诉他们:于千万人之中不早不晚地和他们相遇了,这是一种期许,也是一种缘分,我希望大家能唤出我心灵中最真的那部分,也希望自己能如阳光穿透水晶般容易地穿越他们心灵的旷野。当然我更愿意自己是一口深深的井,清澈而深邃,让学生在这里淘得清凉与快意。一个多学期的共处,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我的学生,不光因为他们的样子,还因为,和他们在一起时,我的样子。我觉得我变了。

  我们语文学界前辈于漪老师曾说:“如果没有课外阅读,即使把教材烧成灰,吃下去,也学不好语文。”而在批改学生的随笔和作文中,我也深深发现,只有大量的阅读才会让语文学习的春天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只有有真诚之心、有期待之意、有恒久之志、有淡然之怀的阅读,才能让学生在提高成绩的同时提高做人的修养、提升人生的品质。

  所以我告诉自己,也告诉我的学生:读书,该相伴我们的一生,一路游走,一路行吟,处处拾起的,不只有花瓣,还应该有一朵拈花的微笑。读书的现实功效,或许只是为作文增光添彩,而读书的终极收获,却是让我们成了从书中走出的窈窕淑女或是翩翩君子。

  所以身为教师,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一天天强大起来,是我们的责任。为了获得知识而阅读,是基础;为了感知生活而阅读,是升华;为了充实我们的灵魂而阅读,这就是幸福啦。而从需要读书到自觉读书的过程,也恰恰是我和学生心灵共同成长,共同强大的过程。所以,身为语文老师,我要求两个文科班的同学都要有读书和写作的习惯,对于优等生,我要求阅读和写作的深度;对于中等生,看重摘抄和写作的广度;而基础薄弱的同学,只要有积累,我就意满心足。

  透过摘抄和随笔,我也可以很好地体察学生的内心成长和思想动向。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“美文欣赏”“优秀随笔展览”及“读书交流会”,交流中,我发现,学生的阅读面很宽;但也有孩子,好读书,不加选择。而时下流行的穿越、玄幻、悬疑的作品,不但读的时候深陷其中难以自拔,读过之后,也只有虚空之感,更遑论幸福和收获了,所以我进行了及时的引导,并且重点推荐了一些书让学生来读,并书写阅读笔记。自己也把学生推荐的书籍拿来阅读,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与学生分享。

  读完陈雪迪同学推荐的《窗边的小豆豆》的那个下午,我泪眼婆娑,为着那个美丽的却又在炮火下消失的学校,为着巴学园的小林宗作老师,为着一个老师的良苦用心。读完任冠南同学推荐的《妞妞——一个父亲的札记》我泪如雨下,我见到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真情流露,仅拥有562天生命的小女孩——妞妞使我相信:不管我们愿不愿意,世界上是存在绝望这种东西的!同时也让我更懂得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……

  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和随笔交流,也使我认识到,想要探寻孩子们心底最真的世界,莫过于放下作为老师的高高在上的姿态,站在和他们平等的高度学习并且交流,老师也好,班主任也罢,不该是山头上飘扬的旗帜,而应该是一路随行的风。因为指导或者说引领,都带有盛气凌人的骄傲,而对于成长,春风化雨般的相伴才是最美的姿态。所以,我也适时地在政体处命题的班会,或者晚读时间,和学生共同读书,畅谈读书的感受。因为严歌苓在《无出路咖啡馆》中曾这样说:“最美丽的女人不是她自身,而是她营造的美丽氛围。”我想,这美丽氛围,毋庸置疑,读书,该是主角。

  所以,在陈琳老师的推荐下,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韩少功的散文《漫长的假期》(《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》),我们共同发现,文革的十年,文化的禁锁和荒芜期,却有人为了能读书而偷书、抢书、换书、护书甚至抄书,文革不过是一场大病来袭,和历史上的宗教法庭与牛顿的共存一样,它并不曾冷却民众的精神之血,无法遏制文化的萌发、积聚和爆发,所以,最终在文革中沉潜下来的人,都生长成了一树繁花。所以77届、78届的大学生,尤其是文科生,才一直被认为高考历史上素质最高、发展最好的两届,不仅谦虚刻苦而且学养不俗。这难道不是拜读书所赐吗?我想学生是有所触动的,因为之后我引用黄永玉在《比我老的老头》一书中引述的巴尔蒙特的诗句“为了看看阳光,我——来到世上”,我看到有些同学眼光发亮。我感谢阳光,我感谢我的学生,因为这个时候我由衷地感到幸福,我由衷地感到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。

  在徐群老师的影响下,我开始在买书、读书、教书上花费更多的物力与心力,我订阅了不少语文学习和教学方面的杂志:《语文教学通讯》《语文学习》《中文自修》《语文报》《中华活页文选》等等,阅读了一些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论著。尤其是吴非老师的著作,《至青年教师》《不跪着教书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在纷纭繁杂的时代,再光怪陆离的信息,都不可能冲刷掉读书的美感。丰富的生活阅历会让一个人的眼神变得深邃,而广博的阅读体悟只会叫一个人的眼神更加清澈。每每看到徐老师深邃而清澈的眼神,我就不自觉的想,一个人,只要一个读书的身影,便足以顶天立地,纵横千年,驰骋四海,我也开始学着用阅读唤醒生命,用生命建设生命。

  慢慢地,我发现,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个可以唤醒的生命意识,开始她甜甜地睡着,某一个时刻,她被我们唤醒,此后我们渐渐清醒地看到了她真实动人的面目,并开始精心呵护她,直到她某一天成长为真正的自我。这种唤醒与成长,并不一定要在一本正经的师生谈话中才有,不一定要在感恩的班会上才有,她可以在每一次不期然的见面微笑中,在每一次作业批改中,在每一节或精彩或沉实的课堂上。学习归有光的《项脊轩志》,我和学生共同见证了项脊轩中的环境美、读书乐,更从平平常常的话语、平平常常的场面、平平常常的动作中,读出了祖辈对孙子的疼爱、关心和期许。那节课,我发现很多同学的眼睛比平时更亮,整个人坐在那里就像一个活泼泼、光簇簇的晶体一样。所以我想,班主任的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,是在你和他在一起的每一节课、每一个瞬间都有的。他看你热爱生命,他也热情似火。他看你漠视生活,他也冷若冰霜。或许这就是以人育人吧。

  所以,我想,做一个老师,想让学生内心强大,首先要自己内心强大,唤醒自己的生命意识,进而建设学生的生命意识。只有内心阳光的老师,才会教出澄澈清明的学生。当学生的自我意识醒来时,就会向你报以意想不到的幸福:“常见您像学生一样在走廊上跑,甚至像小女生一样和其他老师玩耍,有这么颗年轻的心怎么会变老?!很感谢您给我们读书,读经过岁月沉淀大浪淘沙后的经典,让我喜欢上了汪曾祺的文字,那是被水涤荡过被阳光晾晒过的,还夹杂着泥土气息。那文字似曾相识,原来初中学过的《端午的鸭蛋》是他写的,原来他是沈从文的学生——我想,常和书常和文字打交道的人都有一颗包容博爱的心。闫老师,您睡眠太不充足了,您得多休息!希望您的孩子在您的微笑中快乐成长!”这是三八节的时候,班里一个同学发给我的短信。有一天,在八班上课前,一个学生偷偷跑到我身边说:“老师,你每天都给我们做课件,你辛苦了。”我想这便是我们辛苦付出的回报,以身育人的影响吧。

  易中天对教育的论述让人赞叹:“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,让人更像人,而不是像工具,或者是机器上的一个部件。”“家庭教育不仅是教孩子弹琴画画,学英文、学奥数。家庭教育本质上是生活教育。一个孩子长大后所具有的生活态度,主要决定于家庭。孩子的幸福来自于他们自己内心的感受,而不是父母外在的强迫。”

  所以,老师、家长、孩子都要成长。从那之后,我再给家长发校讯通安排学校工作时,都会顺带推荐一些好的文章,以期家长也能和孩子一起学习、一起成长。

  随后的班会和晚读课上,我和学生共同学习残疾作家史铁生写的《我与地坛》。史铁生写到他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,他被命运击昏了头,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最不幸的一个,他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。他母亲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,这是她唯一的儿子;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,可这事无法代替。这样一个母亲,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。

  “有一年,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,我在园中读书,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: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。我放下书,想,这么大一座园子,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,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。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,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,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。”

  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,我听到讲台下吸鼻子的声音。我想这就是教育吧,给孩子的生命以善良的底色,让他去体会生活的感动和生命的喜悦。正像鲍鹏山老师对庄子的解读:“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,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。”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,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,但是我告诉孩子们,我们也要做有灵魂的行者,带着对自由和烂漫的渴望,热爱生命,认真生活,守望无人的夜里静静悬挂的明月,倾听藕花深处随风飘荡的歌谣。

  让学生通过阅读,爱上读书,爱上生活,成长为内心强大的人。这也许就是最实实在在的做人的教育吧。(闫芳)

地址: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路泰州路南200米  联系电话:0371-68226866(校办公室) 0371-68226822(教务处)
招生邮箱:zzlhyzjwc@126.coom 豫ICP备16028551号-1